标准助力专精特新 | 2025年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评价体系2.0版

2024年12月1日,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聚焦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与成长环境优化。为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此次大会上揭晓了一套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成为衡量培育成效的精准“标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版即将上线,其中包括“创新型中小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等。据了解,《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精心构建了两大评价维度:

一方面,本制度根据企业的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设置了五个核心指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成长性,并进一步细化为16项二级指标和23项三级指标,保证了评估的全面性和深度。同时,为鼓励企业更好地参与产业链的协作,对其在产业链中的实际贡献进行相应的加分。

同时,系统还设置了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培育质量”、“培育基础”、“培育工作”,以及“培育工作”等16个二级指标,来综合评价当地政府促进“专精特新”发展的效果。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会议上强调,建立此评估系统,可以引导地方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兼顾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并对企业发展质量进行经常性的动态监控,引导企业达到更高的质量和层次。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还透露,这项评估结果在将来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密切相关,作为资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考,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加大标准的指标评价分数



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加大标准的指标评价分数,评审会更加注重有标准的企业。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可以考虑自己制定或参与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降低了成本,在专精特新的评价中发挥了更大的权重,增加了通过率。


部分指标已经列入新评价指标中:

1、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已经列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加分项。

2、特色化指标(满分15分)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产业状况和中小企业发展实际自主设定1-3个指标进行评价,现有部分地区(浙江省,深圳市,常州市等)把(参与)制(修)订团体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列入相应的加分项目,每满足一项加2分。如:

3、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条件中,精细化指标,就有一项:质量管理水平(每满足一项得3分,最高不超过5分),包含D.参与制修订标准

4、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条件中,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业务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浙江制造”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至少1项以上

5、日前,国家认监委印发《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案》(国认监〔2024〕12号,以下简称《方案》),将质量认证结果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培育的认定条件

6、9月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各企业评测结果将作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附件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中“数字化水平”指标的评价依据

图片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汇总表


指标分析解读:

1、在确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指标新划分:
(一)专业化指标(满分25分) 、

(二)精细化指标(满分25分) 、

(三)特色化指标(满分15分) 、

(四)创新能力指标(满分35分) 

与新增指标:(五)成长性指标。


第五项指出:在未来专精特新企业的评选,将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的财务情况,将部分财务数据下滑严重企业剔除,这样专精特新企业的认证,难度将会大大提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全国甚至全省范围内,都有超过20%的申请者被淘汰。


2、今后专精特新企业,不仅侧重财务增长,还更注重产业链配套作用(给大企业供应),这一加分制,是企业申报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加大提升企业申报难度。


3、在新的评估指标制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主持或参与标准制定:加大标准的指标评价分数,评审会更加看重有标准的企业。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可以考虑自己制定或参与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降低了成本,在专精特新的评价中发挥了更大的权重,增加了通过率。


细分行业营业收入排名:针对广东省、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浙江等这些专精特新程度较好省份,更加看重所在省份的细分行业的市占率。企业需早日谋划与布局,规划自写自证企业市占率和数据来源证明。


发明专利集中度:增加对发明专利的评分,评审委员会对拥有多专利企业给予更多的重视。从企业、行业和地区三个维度来看,我国发明专利集中度较高。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最多,而专利密集的行业则占据主导优势。


高新观点:

1.评价体系中指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实际贡献会给予适当加分。


这一举措发出了一个很明显的信息:这样的加分制度,其实就是要激励企业不要只追求“独善其身”,而是追求“兼济天下”。要主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只有与知名企业、大企业、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团体有研发技术合作、产销合作的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开展合作。



2.虽然还没有正式发布新指标体系,没有发布明确文件,但是从时事发布会上提到的一些主要目标,以及二、三级的具体目标来看,到了2025年,申请的难度会大大增加,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超前谋划。


3.新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提质,这个十分明显,也是2.0版本的灵魂。

(1)注重成长型企业。

(2)注重在参与产业链配套的企业。

(3)更能筛选出重点扶持的企业类型,针对重点领域企业,扶持精准度提高。

(4)关于地方政府制定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更加注重成长性较好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重点资助。将有限的财政补贴预算,倾向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


来源:清控创新基地运城

附件信息